Swiftie

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礼贤下士,旧的贵族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无数有志之士提出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企图影响现实政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之中,儒家学说无疑是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孔子与孟子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的言语中便可看出,孔子低调而谦和,孟子则显得更加张扬直白。但值得肯定的是,重视“仁治”,是他们的共识。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一种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之爱,被认为是人的天性,最真实的情感。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战国则更为血腥残酷——并非是礼乐制度出现了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心出了问题——“仁”是礼乐之本,“发政施仁”感化百姓拥有道德,“使天下士人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国家因此更得民心,天下因此而安定太平。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人们是有爱心的,而爱心需要通过“礼乐”表达。也无怪孔子在与学生们的对话中无不体现“礼乐”二字,他谈及子路时也强调“为国以礼”了。孟子则认为“民贵君轻”,应保民而王,类似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是以仁政和礼乐教化来和谐人心,从而达到行王道统一天下的目的。

 以制民之产富民乐民,以民心所向而得天下。诚然,用“仁”来引导,通过“礼”来规范人心,百姓们不但知羞耻,还能自律,社会方可和谐稳定,不失为绝佳的治国策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儒学思想家所愿看到的社会盛景。 

 只是乱世中,终究要以“霸道”取胜,法家的学说似乎才是真理。儒家思想并未在当时得到足够重视,却在今天深入人心,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当今社会讲求“道德与法治”,法治的约束力更为强劲,但道德和礼,可以为国家与民族增加凝聚力,成为当今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仁爱、正义、自强。这可以追溯到《齐桓晋文之事》中所提及的“不忍之心”——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事物遭到伤害,正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最质朴的仁爱与正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社会因之拥有完善的道德体系。 

就以当前肆虐全球的疫情来说,国内外的文化思想差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便有所体现。每一条消息都牵动着我们的心,无数人会挺身而出,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抗疫专家组前赴后继赶往世界各战场,一批批救援物资抵达前线……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这种人道主义的救助,正是以“恻隐之心”为基础的儒家“仁”思想的最好体现——没有残酷的灾难,祈求世界能充满爱心,每个人都能遵守道德规范,有尊严地,幸福地立足于世,是它所蕴含的社会理想,也已不知不觉地根植于国人内心。而国际新闻中关于其他国家为疫情所做的种种,相比之下倒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优良思想的光辉所在了。

“富民”、“强兵”、“知礼节”——以“仁”为核心,儒家不仅仅是给予我们道德上的启示,也为当今的治国理政指了一条明路,成为了管理者们的共识。此外,法家追求公平公正,道家主张精神上的无为自由,“依乎天理”留给人们处事的大智慧……传统思想使人们在各方面受益,给人们以启示和借鉴,从而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虽有差异,今天的社会已然是多元发展的,但毋庸置疑,“和谐”始终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奋斗,所期盼,所推崇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的朴素思想,是留给后人的,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广泛吸纳传统思想的精华,使先哲的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每个人的共同使命。

评论

热度(33)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