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ie

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学习成果&思考】“套子”里的人间百态

沉浸于墨香中,与名家经典小说来一番亲密接触,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仿佛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着这风尘起落的人间。 

 我认为小说中的一切也都似乎是发生在一个“套子”里,“套子”里的人们或安然自乐,或想要挣扎着逃脱,但终究还是在“套子”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然而,这层“套子”却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亲手筑造起来的。 

 毋庸置疑,小说营造的社会环境——这层“套子”对于人物的最终走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别里科夫正是一个典型——在他所处的社会,沙皇的专制统治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压制着人的自由本性,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束缚和自身精神的束缚,使他们屈服,从而无形中筑成了别里科夫的“套子”,使之用近乎病态的自我封闭求得一时的安逸。当华连卡姐弟所代表的新思潮冲击着“套子”给他的庇护时,民主自由的潮流已在萌动,他如此不堪一击,最终在消解恐惧的笑声中走向毁灭。这样一个“套子”,背后是那强大得无法抵抗的专制主义作祟,纵使他有过摆脱“套子”的想法,套子给他带来的保守陈腐,固步自封,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深渊。 

 同样地,《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无法走出他的“套子”——忍受工作的辛苦单调,上司的控制与使唤,父母施加的期望与压力,愈发成为了别人和自身思想的奴隶,从而丢失了自己物质与精神上的自由,终其一生无法摆脱困局。当他意外变成了甲虫,无法再给家人和公司带来收益,“套子”的威力再次显现出来——和睦的家庭关系瞬间分崩离析,固有的工作关系断裂,时代的真面目显露出来。金钱至上,冷酷无情,个体生命与自身尊严被严重剥夺的时代导致了他的毁灭。 

 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了悲剧的幕后推手,以其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牢牢掌控着无数“套中人”。因此,多少美好的灵魂被“套子”捏成了病态扭曲的形状,然后陷入求而不得的挣扎中——世态之炎凉,社会之不公得以揭露,小说的批判意味因之更深厚。 

 我曾为《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深感痛心,自然对“行凶者”产生憎恶——不论是自私伪善,保守顽固的鲁四老爷;加重祥林嫂精神负担,使其陷入恐惧的柳妈;还是那些把她的悲惨遭遇当成笑柄,冷淡相待的看客;又或是那个软弱的“我”。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崇尚迷信……每个人都深受其害,却因为“套子”捏就的思想观念而自觉地服从,合力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边缘。另外,祥林嫂自身——她一生都在怀疑与反抗着自己的命运,但外界的精神控制,使她受着封建贞操观与迷信思想的折磨,终究未能摆脱桎梏,把自己最终带离人间。

  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描绘了充斥着战乱,利益至上观念和世俗偏见环境下的人间百态。羊脂球因混乱的环境沦为风尘女子,又因为低贱的身份而被困于混乱的环境中,得不到人们的平等对待。与她同行的权贵,他们不同的身份与伪善的性格也皆是混乱环境下的产物,他们只求自保,不惜拿羊脂球作为挡箭牌以换取自由,却在她献身之后变得更加轻蔑。他们的所作所为构成了压迫羊脂球这样一个敢于向世俗反抗的美好性灵的“套子”。 

小说中的所有人在受到“套子”折磨的同时,事实上他们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为自己筑造“套子”——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构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两者精妙的联系,在揭露了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当今社会,我们是否也扮演着如别里科夫和格里高尔一般的角色?又是否也当过“看客”,对别人的种种妄加指责讥讽,无意中加害了他人?面对困局,我们该怎么做?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是否会让审视着小说中的一切,却也身处在另一个“套子”中的我们领悟更多?

评论

热度(30)